苹果香(黑大婶版)
来自安徽农村的一家人,张马燕(黑大婶回乡带娃)戚劲松(丈夫),戚博虎(大娃)、戚博晓(二娃)、戚博乐(三娃)是幸福的一家五口。
夫妻二人常年游走在各个城市街头表演,丈夫弹奏,妻子演唱。随着孩子们的长大,夫妻二人意识到不能再让孩子们做留守儿童,就把孩子带在身边穿梭于城市间,有一次孩子们在家长工作时走丟,这才让夫妻二人有所警惕,之后他们就决定回老家好好带孩子,这也是《黑大婶回乡带娃》名字的由来。
由于长时间不和父母在一起导致孩子们不知如何和父母拉近距离,直到他们看到父亲弹琴时候的样子,才对父亲的崇拜油然而生,张马燕说:“是音乐打破了家庭的隔阂,让亲子关系更融洽,这才是家庭协奏曲。”张马燕(黑大婶回乡带娃)随着翻唱一曲《苹果香》爆火,广受好评!得到《苹果香》原唱及词曲作者狼戈老师的高度评价,亲自指点,感恩遇见!感恩狼戈老师!
《苹果香》创作背景
《苹果香》这首歌,是狼戈老师为纪念父亲而创作的,父亲的故乡伊犁五一公社。
伊犁,又称:“苹果之香”,以前有很多苹果园,小时候每当假期就去伊犁(父亲的故乡)或塔城(妈妈的故乡),每次去伊犁就会和小伙伴们在苹果园里嬉笑玩耍,那也是我一生中最幸福快乐,无忧无虑的时光!
这首歌运用了散文的“形散而神不散”的理念,看似说家常一样的,零零碎碎的讲述着过往的点点滴滴,有情窦初开时饮马(牵马去喝水)路过一座毡房,偶遇一面之缘,坐在毡房里,带着哈萨克族毡帽,弹着冬不拉唱歌的美丽姑娘“萨吾列泰”;有儿时俄罗斯族发小“阿力克桑德”家开的面包房里刚出炉的列巴;南院香飘整街的卤香;有光屁股一起长大,擅长打弹弓叉的二哥;还有那每天傍晚坐在家门口土墩上等孩儿回家的母亲;最后情感升华,心中始终有个地方,刻进了你的名字,那个名字就是老家的名字,无论走到哪里,它的名字,在心中永不磨灭。所有讲述的这些种种就是在点“神”,歌的“神”就在说“思念故乡”,“怀念故乡”,而思念,不是一个抽象的词,而是具体以上所述的人、事、物。
如今往事远了,模糊了,所有的事情,所有小时候的点点滴滴,都可能会随时间慢慢的走远模糊,唯独那刻在脑子里的苹果香味。闻一下,所有的童年往事,就像自来水一样,一股脑的喷涌而出,全部呈现在眼前!“苹果的香味”就是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。所以把歌名定为“苹果香”。
我句句不提老家伊犁,却句句在说伊犁。这也许是我们那代人含蓄的表达方式,但我始终觉得:能说出来的思念,不叫思念,说不出来的思念,才叫真想念。